在任弼时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件文物----一个老式的台历■◆◆,简易的铁制底座,最上面的一页显示的日期是1950年10月25日。这是任弼时在工作岗位上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日子。前一天深夜◆★◆◆,任弼时还在一幅朝鲜地图上划下了最后一个红圈◆◆,伸手把台历翻过了一页◆■★◆◆,不久便永远地离开了★◆◆◆◆■。
三怕麻烦人:建国以后◆★■★◆■,任弼时住在北京景山东街,房子狭小,还紧挨着马路◆■◆◆■。组织上为了照顾他的工作和休息,要给他搬家◆◆★◆★★,当他了解需要为此把一个机关迁走时,坚决不让搬。
▲许达哲、毛伟明等参观许光达生平业绩陈列室★◆◆■。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赵持 刘尚文 摄
许光达故居位于长沙县黄兴镇光达社区。1908年11月19日,开国大将★★◆★、新中国首任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在这里出生,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学生时代。
任弼时1904年4月30日出生于汨罗市弼时镇■★,16岁离开家乡,走上革命道路。他总是像骆驼一样,默默奉献,“为别人想得多,为革命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要以先辈先烈和优秀党员为镜子◆■,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查找守纪律、讲规矩方面差距,查找践行初心使命方面差距,查找思想觉悟■■■◆★◆、能力素质、道德修养、作风形象方面差距,在见贤思齐中锤炼党性★★,在对标对表中校正偏差,做到既解决思想根子问题■◆◆,又解决实际工作问题◆■★■。
一件睡衣打了73个补丁,一穿就是20年■◆■★◆。的一条围巾★■★★■★,一用就是16年。我们党就是依靠这种艰苦奋斗的★■◆◆■■“延安作风”,打败了奢靡腐败的“西安作风★◆■★”。
今天上午,在任弼时纪念馆会议室,许达哲主持召开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三次专题学习研讨会。会上,谢建辉、冯毅■■、李殿勋、吴桂英先后作交流发言。
▲许达哲在专题学习研讨会上讲话。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赵持 刘尚文 摄
几次面请降衔无果后◆◆■■,许光达再也按捺不住◆■★★■■,直接给主席写了一份“降衔申请”■■★■,细数自己的革命历史:前期★◆“战绩平平”;后来去苏联疗伤,“毫无建树”◆★;自问“在中国人民的行列里◆★,在中国革命的事业中,我究竟为党为人民做了些什么★■■★”..◆◆■★★★....结论是,贡献微不足道,心中有愧◆■◆◆◆。
这“三让”“三怕◆◆”,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风范,承载着中国人永远不变的政治本色★◆■■。
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察真情、说实话,出真招■■◆、办实事,动真格、重实干,下真功、求实效,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围绕实施“三高四新”各项目标任务,一项一项认真谋划★★◆◆、抓好落实。
二怕用钱多■◆★★■◆: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为任弼时配备了一台苏制“吉姆150”专车◆◆■◆■◆。他总是叮嘱工作人员,把事情集中起来办,减少用车次数,节省汽油。后来,组织上计划维修他的住房,他坚决反对,认为在国家大业初创、人民生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一分钱也不应多花◆◆。
不断增强对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你们一家五口四个员,在办企业的过程中用行动践行了永远跟党走。”许达哲说◆◆★★■,办好企业就是为党和人民作贡献◆★■★,办企业需要毅力和恒心◆■,这也是“骆驼精神■■★★◆”的重要内容。
省领导乌兰、黄兰香、王双全、谢建辉■◆◆◆■■、张剑飞★★、冯毅、张宏森、李殿勋、王成、吴桂英、刘莲玉等参加◆■◆。
再来看任弼时人生日历上写着的■★“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
要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崇尚和弘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自觉贪图享乐、奢侈浪费的陋习■◆◆■◆,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让艰苦奋斗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图为专题学习研讨会现场。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赵持 刘尚文 摄
▲许达哲、毛伟明等参观任弼时故居。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赵持 刘尚文 摄
许达哲说■■◆◆★,任弼时说过“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要不断奋发进取■★★★◆■、追求卓越★◆,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此次学习■★★★◆★,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通过重温许光达大将主动让衔的光辉事迹◆◆★◆、任弼时■■◆“三怕”的“骆驼精神◆◆★”,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永葆对党的忠诚之心、对人民的赤子之心◆■。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省政协主席李微微参加。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先后来到了位于长沙县黄兴镇的许光达故居、位于汨罗市的任弼时故居和纪念馆★■★。
回忆起18年前送杨利伟上太空时◆◆,带领航天工作人员反复对神舟五号进行检查的情景,许达哲说■★◆◆,航天讲求不带问题◆■◆■、不带隐患上天。我们人自我革命就是打扫自己身上的灰尘,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基层党员代表汨罗市弼时镇党委书记吴艳平,全国三八红旗手、湖南竹林矿泉水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素萍在会上发言。
党史学习教育第三次专题学习,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是如何开展的◆★★?选点有何考虑◆◆◆■■?现场有哪些亮点★■◆?湘伴君这就为伴粉们划重点。
功勋卓著的许光达一生淡泊名利◆◆★■■,多次“让衔、让级、让位■◆★◆”■■◆,他故居中一块醒目的“让衔碑★■■★★◆”叙说了这段佳线年■■◆★,中国人民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当许光达得知中央授他大将军衔时,深感不安,决定申请降衔。
吴艳平在发言中表示,弼时镇下一步将弘扬“三牛精神■■◆”和■◆◆★■“骆驼精神◆◆◆”■■◆★■,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
最终,党中央、仍然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他又请求将自己的行政级别由四级降到五级★◆■◆★,这一申请被批准◆■■◆。因此,许光达成为开国十大将中唯一一位行政五级大将。
湘籍将帅◆◆,灿若星河■◆★。为何党史学习教育第三次专题学习,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来到许光达和任弼时故居呢★◆■■◆◆?
■◆■★◆■“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像任弼时故居、许光达故居这样的红色故地★■◆◆★★,全省各地都有,我曾经利用休息时间到这两地瞻仰参观,这次来又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许达哲说,每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文物旧址、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精神的丰碑、一个思想宝库、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
根据省委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统一部署★★★◆,全省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基层党组织要在“七一”前,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主题◆◆★◆,开展四次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学习党的历史◆◆,应当把崇德与明理、增信、力行结合起来,着力在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上见实效,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贯彻习要求◆◆■■■,我理解,学史崇德关键要永葆四心、做好四种人。”许达哲寄语全省广大党员干部:
“三严三实”之■◆★“德★■◆”: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故居陈列室的墙上,有一张◆◆★■★◆“许光达千里寻党路线年国共分裂,许光达历经艰难在江西宁都找到起义部队后,又在三河坝战役身负受重伤◆■★◆★★,被迫留在当地养伤,再次与党组织失联。19岁的许光达,在伤愈后耗时一年半、两渡长江黄河,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在安徽芜湖终于找到党组织。
毛主席得知许光达主动让衔后,拿起降衔申请书就说★★◆■■■:“这是一面明镜,人自身的明镜■■★★■★!”并且高度称赞◆★■◆■:“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此前,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分别在3月16日★■★★■■、4月15日在长沙、湘西自治州开展了第一次、第二次专题学习(戳蓝字回顾),湘伴君为大家作了详细解读。两次学习分别突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两个主题,与此次学习聚焦的“学史崇德”主题一以贯之、互相贯通■■★★◆。
正如许达哲所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把这些革命传统资源用好用活,引导党员干部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标杆,把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发扬下去,把他们开创并为之奋斗的事业接力进行下去。
接下来,许达哲就“学史崇德”分享了自己的认识体会。许达哲说,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坚决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其中一以贯之坚持的就是思想建设、道德实践、党性修养■★■。可以说,党的自我革命史,就是一部闪耀着道德光辉的历史◆■★★■。
今天上午,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率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贯通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突出“学史崇德”主题★◆■,依次前往许光达故居、任弼时故居和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第三次专题学习。
走进故居★■◆,可以看到前坪停放着一辆62式坦克,编号001。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代轻型坦克■■★★,是对◆■★“装甲兵之父”许光达永远的纪念。许光达1925年加入中国,1926年成为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专业学员。
全省各级党组织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揽全面推进党的各领域建设◆◆■◆★,抓住“关键少数”■■◆◆■,持续正风肃纪,坚决纠治各种不正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黄素萍在交流发言中介绍了企业生产经营、承担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的情况。
一怕工作少◆★:1950年5月17日,任弼时结束在苏联的治疗,一回来就写信给中央书记处,要求恢复部分工作■◆。批示:“每日不超过四小时。”可他依然每天抱病工作八个小时以上,只想尽心竭力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多做一点◆◆◆◆★★。